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漂泊在外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首句“衣袂半埃尘”写作者的衣服沾满尘土,暗示他长期在外奔波,生活艰辛。接着“堪嗟白发新”感叹自己白发渐生,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疲惫。
“古今同逆旅”借用“逆旅”(旅店)的比喻,说明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人生都像一场短暂的旅居,漂泊无定。“湖海未归人”则直接点明作者自己仍是漂泊在外、未能归乡的游子,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雨霁船争渡,花飞鸟怨春”描绘了雨后天晴,船只争相渡江的情景,以及花瓣飘落、鸟儿似乎也在为春天的流逝而哀鸣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环境氛围,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片云千里迥,日日谩烹鳞”中,“片云”象征作者漂泊无依的处境,“千里迥”则强调他与家乡的距离之远。“日日谩烹鳞”写作者每天只能以鱼为食,暗指生活的单调与无聊,进一步加深了游子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游子的孤寂与乡愁。
徐集孙
徐集孙,字义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尝在临安作过小官(《休日招李山房杜北山访渭滨秋浦于孤山》“不枉微官客日边”),退居后名其居室为竹所。有《竹所吟稿》。事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徐集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