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家董叔远以诗见讯赋此答之

往哲曾称先子畏,新诗今见后昆奇。
回头桂籍晨星落,举目綀裙道路悲。
肮脏正平刺常弊,疏慵文举客今衰。
相逢为语山阴棹,老子津梁久已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应友人董叔远来信问候的答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疲惫心境。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开篇:先夸赞董家祖辈("往哲")的德行令人敬畏,又夸董叔远的新诗("后昆"指后代)写得新奇出色。这里既表达了对友人家族的敬重,也暗含对友人才华的欣赏。

中间四句转入沉重话题:作者回望科举功名("桂籍"指科举登第),发现当年同榜的才子们已如晨星般零落;放眼当下,连穿粗布裙的平民百姓都在为生计奔波。这里用"晨星落"和"道路悲"两个意象,暗喻时代动荡下知识分子的没落与民间疾苦。

随后以两位历史人物自比:像东汉祢衡(字正平)一样刚直不阿常遭排挤,又像孔融(字文举)般疏懒的性格导致如今门客稀少。这两个典故生动展现了作者耿介孤高的性格与落魄现状。

结尾两句最耐人寻味:表面说"相逢时记得提醒我去山阴泛舟",实则用"老子津梁久已疲"(我这摆渡人早已疲惫)的比喻,婉转道出对仕途的厌倦。山阴泛舟的典故暗含归隐之意,而"津梁"(渡口桥梁)的意象,恰似作者多年在官场中充当桥梁角色的疲惫心声。

全诗在答谢友人时,巧妙融入了对时局的观察、对自身性格的剖析,以及隐退的念头。作者用历史人物作比,既保持文人风度,又将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得含蓄深沉。最后看似轻松的邀约,反而强化了"心累"的主题,展现出古代文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体面的处世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