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潦怨

东山水决决,西海水茫茫。
海隅十万家,乃在水中央。
问水何自来,来自熬盐场。
盐场亦何益,徒以充上供。
合赀作盐户,倾家受盐氓。
民为盐贫瘠,官为盐富商。
时无蜃蛤利,人有鱼鳖殃。
盐田百千顷,聚土海生桑。
有人收海市,无人浚海塘。
浊流出山谷,汎滥齐屋梁。
嗷嗷泽中雁,谁开洛口仓!
水害方竭蹶,水租乃披猖。
有田乏水润,到处徵水粮。
云欲修水道,顿增十倍强。
纳输或濡滞,抄没甚锒铛。
下户封衣物,上户封屋房。
水利民所有,乃为官所攘。
峨峨水租府,乃是东洋庄。
累累水租金,乃充东洋囊。
年来水荐至,灾黎溢四方。
食鱼思建业,饮水思武昌!

现代解析

《洪潦怨》是一首描绘水灾给百姓带来苦难的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官府的不作为。

诗的开头,作者用“东山水决决,西海水茫茫”描绘了水灾的严重性,东边的山洪爆发,西边的海水无边无际,整个海隅地区(沿海地带)的十万户人家都被洪水围困。接着,作者问洪水从何而来,原来是因为熬盐场的水排放问题。熬盐场本应造福百姓,但实际上却只是为了满足官府的税收需求,盐户们倾家荡产,百姓因此贫困,而官员却因此致富。

诗中提到了盐田的扩张,导致海水淤积,桑田变成沧海,但却没有人去疏通海塘,结果浊流从山谷中涌出,淹没了房屋。百姓像泽中的雁一样哀嚎,渴望有人来开仓赈灾。然而,水灾刚过,官府却开始征收水租,即使田地因干旱缺水,百姓依旧要缴纳水粮。官府还以修水道为名,增加了十倍的税收。如果不能及时缴纳,官府就会没收财产,不论贫富,衣物、房屋都被查封。

诗中提到的“水租府”和“东洋庄”指的是官府和富商的勾结,水租金的收益最终落入了他们的囊中。而近年来水灾频发,灾民流离失所。诗的最后,作者用“食鱼思建业,饮水思武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建业和武昌都是历史上繁荣的城市,象征着富足和安定。

总体来说,《洪潦怨》通过描绘水灾带来的苦难,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官府的腐败。诗词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