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登禅定阁一首
鹿苑传金地,龙宫出铁围。
阁里山河近,楼上落星稀。
独园登彼岸,双树遂忘归。
贝叶含峰入,芦花逐雁飞。
云■({扌卧})拟留盖,萝悬似拂衣。
言倍列棘赏,同赴握兰期。
禅林当月路,更似偶仙扉。
阁里山河近,楼上落星稀。
独园登彼岸,双树遂忘归。
贝叶含峰入,芦花逐雁飞。
云■({扌卧})拟留盖,萝悬似拂衣。
言倍列棘赏,同赴握兰期。
禅林当月路,更似偶仙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和自然美的画面,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超脱的境界。
1. 开篇点题,营造神秘氛围
“鹿苑”“龙宫”都是佛教圣地,用“金地”“铁围”形容它们的庄严坚固,暗示这里不是普通地方,而是修行者向往的清净世界。
2. 登高望远,心境开阔
诗人登上禅定阁,感觉山河近在眼前,连天上的星星都显得稀疏——这是夸张手法,突出阁楼之高,也暗喻超脱尘世后视野的清明。
3. 融入自然,忘却归途
“独园”“双树”是佛教典故,代表修行之地。诗人沉浸其中,甚至忘了回家,说明他被这里的宁静与智慧深深吸引。
4. 动态美景,生机盎然
“贝叶”(佛经)仿佛随山峰映入眼帘,“芦花”追着大雁飞舞——这些画面既真实又空灵,用自然景物传递佛法无处不在的意境。
5. 比喻精巧,暗藏禅机
“云■拟留盖”可能是说云朵像车盖般停留,“萝悬似拂衣”形容藤萝轻拂如整理衣衫。这些比喻把静物写活,暗示万物皆有灵性,与修行者互动。
6. 结尾升华,向往永恒
最后诗人提到“列棘赏”“握兰期”(可能指功名与高洁),但更向往“禅林月路”和“仙扉”——月光下的寺院小路、偶遇仙人的门扉,象征他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精髓总结:
这首诗不是单纯写景,而是通过登阁的体验,表达对佛门净土的向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山水、草木、飞鸟都赋予禅意,让读者感受到:当人放下杂念,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能成为心灵的指引。语言清新,画面感强,即使不懂佛教典故,也能被其中宁静悠远的意境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