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鸡行

三里寥落秋夜长,老鸡望星初引吭。
一声二声天沆漭,客梦初回犹惚恍。
三声四声天渐明,道上行人马蹄响。
嗟尔行人人有心,心长面短谁能寻。
薛君脱走窘思虑,刘牧起舞豪精神。
勿咿喔才满座,中有叹悲千万个。
君知种种在此鸡,只合鸡声塞天破。
吴中老翁百不忙,杀鸡酿酒酬年光。
黄紬輭暖蒲荐稳,日出三竿犹在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到天明的场景,通过鸡鸣声的递进和行人的反应,展现了人生百态和作者的生活态度。

开篇写秋夜漫长,一只老鸡对着星星开始打鸣。前两声鸡鸣时,天色还昏暗,客居他乡的人刚从梦中醒来,迷迷糊糊。三四声鸡鸣后天色渐亮,路上行人多了起来,马蹄声响起。这里用鸡鸣声的节奏巧妙串联起时间推移和场景变化。

接着诗人感叹路上行人各有心事,但外表难以看透。借用"薛君"(可能指战国孟尝君门客冯谖)和"刘牧"(可能指刘备)的典故,暗示有人为生计发愁,有人却精神振奋。诗人提醒人们不要只被表面的热闹迷惑,其实人群中藏着无数悲欢。

然后笔锋一转,说这些人生百态都浓缩在这只报晓的鸡身上,鸡鸣声仿佛要冲破天际。最后描写吴地老翁悠闲的生活:杀鸡酿酒享受时光,盖着暖和的黄绸被,躺在蒲草垫上睡到日上三竿。

全诗通过鸡鸣报晓的线索,将夜转昼的过程、行人的忙碌与老翁的闲适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享受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妙的是用"老鸡"和"老翁"首尾呼应,暗示报晓的鸡和悠闲的人都是看透世事的智者。

时少章

婺州金华人,字天彝,号所性。理宗宝祐元年进士。博览群书,谈经多有新意,尤精于史学。历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南康军学教授兼白鹿书院山长,用荐擢史馆检阅,遭忌者劾罢,以保宁军节度掌书记奉祠。有《所性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