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浮(并叙)

寒鱼得汕便为家,两两方舟载小车。
谋食旋遭芳饵误,求安仍值积薪遮。
情存未免人先得,欲尽要令物莫加。
身似虚舟任千里,世间何处有罦罝。

现代解析

《车浮(并叙)》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鱼、方舟、虚舟等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寒鱼得汕便为家”描绘了一条在寒冷水域中游动的鱼,只要找到一处浅滩,就能安家。这里暗示了人在艰难环境中,只要找到一点依靠,就能暂时安定下来。接着,“两两方舟载小车”描绘了两艘小船载着一辆小车,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互相扶持,共同前行。

然而,诗的第二句“谋食旋遭芳饵误,求安仍值积薪遮”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人们为了谋生,往往会被诱惑所迷惑,就像鱼儿被美味的饵料吸引而上钩;而寻求安定,却常常遇到重重阻碍,就像被堆积的柴火挡住去路。这两句诗揭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困境和挑战。

接下来的“情存未免人先得,欲尽要令物莫加”进一步探讨了人性的弱点。人们往往因为情感和欲望而被他人抢先一步,而欲望的满足却总是难以企及。这句诗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以免被它们所左右。

最后,“身似虚舟任千里,世间何处有罦罝”以虚舟为喻,表达了人生的漂泊无定。虚舟象征着人在世间如同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找不到真正的归宿。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漂泊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生中的困境、挑战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弱点的反思。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人生中保持清醒,不被外界的诱惑和自身的欲望所迷惑,努力寻找真正的归宿。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