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邵子文书梦
先生有道无寸田,长歌击壤醉伊川。
今式玄冢高嵩峦,嗣子诗礼老益端。
少从父友学其难,一书(四库本作诗)百读口角涎。
父友寸步简策边,声名九州四海宽。
时有狂澜汇怒湍,百媸安肯一着(四库本作着一)妍。
独乐园中往复还,蝴蝶沼上青草烟。
书成砚穴气桓桓,苍生属望十九年。
圣时未肯误儒冠,倏见佩玉朝珊珊。
汴洛迎送路接连,急急政如渴赴泉。
跛者释杖瘠肥膻,兵偃不用卢重环(四库本作矢悬)。
货利去若风中幡,抉蔀一发天下言。
白发旧德殿中间,经行求士趋传餐。
先生之子难郁盘,绿衣春色行度关。
群贤并进让后先,山摧栋折何茫然。
人间此梦白日前,况乃枕箪夜稳眠。
仙山尘绝远嚣煎,云楼烟阁白鹤閒。
若嚬若笑玉女颜,我欲并之无因缘。
傍意若谓堪悯怜,是间有汝世之贤。
此公不死神常全,王侨偓佺不及肩。
汝曹蚁辈徒攻坚,欲子见之骇众仙。
子色不平羞青山,我为子往问彼天。
谁敢少弄天公权,蘧蘧梦断目鳏鳏。
但觉毛骨轻且便,赋诗不怕众险艰。
今式玄冢高嵩峦,嗣子诗礼老益端。
少从父友学其难,一书(四库本作诗)百读口角涎。
父友寸步简策边,声名九州四海宽。
时有狂澜汇怒湍,百媸安肯一着(四库本作着一)妍。
独乐园中往复还,蝴蝶沼上青草烟。
书成砚穴气桓桓,苍生属望十九年。
圣时未肯误儒冠,倏见佩玉朝珊珊。
汴洛迎送路接连,急急政如渴赴泉。
跛者释杖瘠肥膻,兵偃不用卢重环(四库本作矢悬)。
货利去若风中幡,抉蔀一发天下言。
白发旧德殿中间,经行求士趋传餐。
先生之子难郁盘,绿衣春色行度关。
群贤并进让后先,山摧栋折何茫然。
人间此梦白日前,况乃枕箪夜稳眠。
仙山尘绝远嚣煎,云楼烟阁白鹤閒。
若嚬若笑玉女颜,我欲并之无因缘。
傍意若谓堪悯怜,是间有汝世之贤。
此公不死神常全,王侨偓佺不及肩。
汝曹蚁辈徒攻坚,欲子见之骇众仙。
子色不平羞青山,我为子往问彼天。
谁敢少弄天公权,蘧蘧梦断目鳏鳏。
但觉毛骨轻且便,赋诗不怕众险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晁说之用朋友邵子文的诗韵写的一首和诗,主要表达对邵子文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先夸赞邵子文是个有道德修养的隐士("先生有道无寸田"),像古代隐士一样在伊川过着饮酒唱歌的逍遥生活。他培养的儿子也继承了诗书礼仪的家风("嗣子诗礼老益端")。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描写现实社会:邵子文这样真正有学问的人("一书百读口角涎")反而默默无闻,而那些虚浮之人("百媸安肯一着妍")却大行其道。诗人用"狂澜怒湍"比喻混乱的世道,用"独乐园"反衬出邵子文超然物外的品格。
接着笔锋一转,说虽然邵子文隐居多年("苍生属望十九年"),但圣明的时代不会埋没真才实学的人("圣时未肯误儒冠")。这里用"佩玉朝珊珊"形象地描绘了贤士终于得到重用的场景。
后半部分充满奇幻色彩,诗人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来到仙境,看到仙女们悠闲的生活("云楼烟阁白鹤閒"),想与她们交谈却无缘。仙女暗示人间还有邵子文这样的贤者("是间有汝世之贤"),连神仙都敬佩他。
最后诗人醒来("蘧蘧梦断目鳏鳏"),感觉神清气爽,表示要继续写诗表达心声("赋诗不怕众险艰")。这里的"险艰"暗示现实中坚持正直并不容易。
全诗通过现实与梦境的交织,既赞美了朋友超脱世俗的品格,又委婉批评了当时社会贤愚不分的现象。最动人的是结尾处诗人明知现实艰难,仍要坚持用诗歌发声的文人风骨。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