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诗二首 其一

一擎大纛百年功,寒浸炎蒸不褪红。
但拾金瓯犹铸鼎,谁人得撼九州同。

现代解析

这首《红诗二首 其一》用鲜明的意象和铿锵的语言,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句"一擎大纛百年功"
就像举起一面历经风雨仍高高飘扬的旗帜,诗人用"大纛"(古代军旗)比喻民族精神。这面旗扛了上百年,暗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

中间两句的冷暖对比
"寒浸炎蒸"用极寒与酷暑的极端气候,象征民族经历的各种艰难考验。但旗帜的红色始终鲜艳,既指革命精神永不褪色,也暗喻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后句"拾金瓯铸鼎"把破碎的国土比作需要修补的金碗,把统一大业比作铸造象征权力的鼎,展现重整山河的决心。

最后一句的力量
"谁人得撼九州同"用反问语气收尾,像一记重锤:如今完整的中国,谁还能动摇?这种自信既来自历史的沉淀,也来自现实的团结。"九州"这个古称的运用,巧妙连接了古今。

全诗就像用文字铸造的纪念币:正面是红旗与鼎的图案,背面刻着"团结"二字。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旗帜、金鼎这些具体意象自己说话,这正是古典诗词"以物传情"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