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余幼年居吴门,七岁赴汉口,九岁痛遭先君之丧,乃返浙。既迁上海,匆匆四十余年,而今复卜居,因填此调
密树藏莺,乱花迷蝶,春酣不惜繁华。
名园芳榭,处处好停车。
历历前尘堪记,肠断处、物是人遐。
东风里,重来燕子,难觅旧人家。
叹吾生孤露,飘蓬迟暮,远恨终赊。
奈壮怀消尽,犹滞天涯。
谁识吴门春树,终不是、苕水烟花。
红尘软,还来小隐,学种故侯瓜。
名园芳榭,处处好停车。
历历前尘堪记,肠断处、物是人遐。
东风里,重来燕子,难觅旧人家。
叹吾生孤露,飘蓬迟暮,远恨终赊。
奈壮怀消尽,犹滞天涯。
谁识吴门春树,终不是、苕水烟花。
红尘软,还来小隐,学种故侯瓜。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一位老人回忆漂泊一生的感慨之作,用春天的繁华景象反衬内心的孤独苍凉。
上阕从春景入手:黄莺藏在茂密树丛,蝴蝶迷失在缤纷花海,整个春天都沉醉在热闹中。名园里精致的亭台楼阁,处处都是停车游玩的好地方。这些清晰的往事本值得铭记,但最让人心碎的是——景色依旧,故人已逝。就连春风里飞回来的燕子,也找不到从前熟悉的屋檐了。这里用热闹的春景反衬物是人非的凄凉。
下阕转向人生感慨:可怜我从小失去父亲(孤露指丧父),像飘飞的蓬草般孤独,到老都带着远离故土的遗憾。可叹当年的雄心壮志早已消磨殆尽,却仍困在他乡。谁能明白我记忆中的苏州春色(吴门),终究不是家乡苕溪的风景啊!最后词人选择妥协:在这繁华尘世(红尘软指世俗生活),学着古人隐居种瓜(故侯瓜用秦亡后东陵侯种瓜的典故),过起平淡的晚年生活。
全词最动人的是对比手法:用春日繁华对比人生孤寂,用燕子寻巢对比自己无家可归,用他乡美景对比故乡记忆。老人把一生的漂泊、遗憾、妥协都融进了这些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乡愁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