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润木闭门采诗图

子初僦居槐树街,寻常两板何曾开。
开门偶为买花出,一月上市凡三回。
长椿寺前红紫衒,木本价昂草本贱。
买其贱者兼取多,意在闭门观物变。
煌煌自昔帝王都,眼中变幻何所无。
无情草木有荣悴,况此假合成形躯。
色尘未透初禅界,昨者采诗今采画。
坐消光景向閒曹,何日粗偿焚券债。
故园松菊荒荆榛,花间梦断如隔晨。
当时看尔年最少,已是半百平头人。
我今念念成枯槁,输尔图中颜色好。
迟留且耐十年官,六十归来未为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闭门隐居、静观世事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开头写诗人住在槐树街,平常很少出门,偶尔出门也只是为了买花。他买花时专挑便宜的草本植物,因为这样能买得多些,目的是为了关起门来观察花草的荣枯变化。这里用买花的小事,暗喻诗人选择远离喧嚣、静观自然的生活方式。

中间部分诗人感慨:京城作为帝王之都,世事变化无常。花草尚且会枯萎凋零,何况是人的血肉之躯呢?这里透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悟。诗人说自己还在参悟人生真谛,时而写诗,时而作画,在清闲的官职中消磨时光,希望能早日还清"人生债务"。

最后诗人想起故乡的松菊已经荒芜,恍如隔世。他感叹当年最年轻的同伴如今也已年过半百。诗人自嘲现在心已枯槁,羡慕画中人的青春容颜。但他安慰自己:再做十年官,六十岁归隐也不算晚。

全诗通过日常琐事展开,用花草荣枯比喻人生变迁,表达了"静观其变"的生活态度。诗人既享受隐居的清闲,又难免为时光飞逝而惆怅,最终选择"且耐十年官"的折中之道,展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生活智慧和矛盾心理。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人面对岁月流逝时那份既坦然又无奈的心境。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