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夜月

浩淼秋空夜,金焦相向明。
乱樯杨子渡,远火润州城。
风定铃无语,江流月有声。
应知香海内,大块总浮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在金山(今江苏镇江附近)眺望长江的宁静画面,通过几个生动的镜头传递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前四句是视觉的盛宴:
秋夜天空像无边无际的海洋("浩淼"),金山和焦山在月光下遥遥相对("金焦相向明")。近处是扬州渡口杂乱停泊的船只("乱樯"),远处是润州(镇江古称)城里星星点点的灯火。这一近一远,一暗一明,勾勒出长江夜色的立体画卷。

后四句转入听觉与哲思:
风停了,寺庙檐铃不再作响("铃无语"),但江水奔流声与月光仿佛在合奏(新奇地把月光写成有声)。最后诗人突然感慨:这月光笼罩的香海(佛教用语,指红尘世界)里,万物("大块")都像水面浮沫般短暂("浮生")。

诗的精妙在于:
1. 动静结合:樯橹的杂乱与江月的永恒形成对比
2. 通感手法:把视觉的月光写成听觉感受,让画面有了声音的维度
3. 禅意升华:从具体景色突然跳到人生感悟,却不显突兀

全诗像一部微型纪录片,先带我们看江夜美景,最后轻轻提醒:这美丽背后是生命的短暂。这种"由景入情"的写法,让普通的秋夜景色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