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寂寥氛围,通过声音和景物的对比,传递出淡淡的愁绪和向往。
开头两句写秋夜的声音:耳朵突然感受到秋夜的清爽,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像是在诉说夜晚的寂寞。"寒砧"指秋夜捣衣的声音,古人常在秋天捣制寒衣,这个声音本身就带着凉意和思念。
后两句突然转到对扬州美景的向往:哪里比得上扬州的好风景呢?那里有最美的月光,还有悠扬的箫声。"二分明月"用典,传说天下月光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形容扬州月色极美。最后"一枝箫"的意象,既写实又带着音乐的美感,与前文的捣衣声形成对比。
全诗妙在通过声音的对比:一边是现实中秋夜孤寂的捣衣声,一边是想象中扬州风雅的箫声,在对比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孤寂的淡淡哀愁。语言简洁,意境却很丰富,让读者既能感受到秋夜的凉意,又能想象扬州月色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