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恢被旨使京西将归待次用前韵送别因呈乡里亲旧

知公直节自当年,终不留衣与大颠。胸次已能吞梦泽,功名宁复愧燕然。

登车莫厌尘吹帽,移棹应思水拍天。归去交游如问我,为言百事老俱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彦恢的官员奉旨出差后即将回乡,朋友为他送行时写下的赠别诗。全诗通过四个层次,既夸赞了彦恢的品格,又表达了真挚的友情。

开头两句说彦恢为人正直,就像古代高僧不留恋袈裟一样清廉。这里用"大颠"(唐代高僧)比喻,说明他超脱物质诱惑。

中间四句是核心部分:先说他胸怀宽广能包容云梦泽那么大的湖泊,建功立业不输给东汉窦宪(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接着用两个生活画面提醒他:出差路上别嫌灰尘弄脏帽子(指别怕辛苦),坐船时要当心风浪(暗指官场风险)。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让彦恢回乡后如果朋友问起自己近况,就说"我已经看淡一切了"。这句话表面洒脱,实则透露出对友人的牵挂,也暗示自己虽然羡慕对方能回乡,但仍会坚守岗位。

全诗妙在把送别的客套话写得真挚动人,用"灰尘弄帽""水浪拍天"这样接地气的比喻,把官场沉浮、人生得失都融进了寻常景物中。最后那句"百事老俱捐"尤其耐人寻味,看似消极,实则是经历过风雨后的通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