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

高台秋色晚,直望已凄然。
况复归风便,松声入断弦。
泪逐梁尘下,心随团扇捐。
谁堪三五夜,空树月光圆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秋夜晚登上铜雀台时的孤独与哀愁。

开头两句写景:秋色已深,天色渐晚,站在高台上远望,眼前一片凄凉。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萧瑟,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

接着,诗人听到风吹过松林的声音,仿佛断了的琴弦发出的悲鸣。这里用声音强化了凄凉感,风本无形,但通过松声传递出哀伤,断弦更暗示了某种美好事物的终结。

下一联直接表达情感:眼泪随着梁上的尘埃落下(梁尘指古屋梁上的灰尘,暗示时光流逝),内心像被丢弃的团扇一样冷落(团扇夏天用,秋天被弃,比喻人情冷暖)。这两句用具体的事物比喻内心的痛苦,非常生动。

最后两句是全诗情感的爆发:谁能忍受这月圆之夜?月光洒在空荡荡的树上,更显得人孤影单。月圆本该团圆,但诗人却独自面对,反差之下更显寂寞。

精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景物和比喻,把孤独和时光流逝的哀伤写得深入人心。秋色、风声、断弦、弃扇、空树、圆月……这些意象层层叠加,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无法言说的愁绪。

普通人能理解的共鸣点
- 秋天容易让人感到伤感
- 听到某些声音会突然想起难过的事
- 看到别人团圆时,自己更觉孤单
这些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被诗人用精准的比喻写了出来,所以即使隔了千年,我们依然能被感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