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回信时写下的感慨,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官场生活的辛酸与知识分子的骨气。
前四句写自己的清贫生活:虽然因为坚持正直免于被贬,但也不敢嫌弃小官职的卑微。吃的是粗糙的红米饭,穿的是单薄的黑貂皮衣(暗示官职低微、生活清苦)。这里用"红粟涩""黑貂寒"的具象描写,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寒士的生活状态。
后四句转向精神层面的表达:在官府谋生容易,但要违背本心讨好权贵却很难。最后用"荆扉盈尺雪"的画面,把自己比作东汉名士袁安——宁可挨冻也不出门求人,表明自己宁愿清贫也要保持气节的态度。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对比:一是物质生活的困窘与精神坚守的对比,二是"侯门曲意难"的官场现实与"有客问袁安"的理想人格的对比。通过日常细节和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