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虞阳山周氏隐居五咏 其二 佚老堂

浮生知几何,闻道苦不早。
过眼电掣云,转看露晞草。
匆匆已解镳(原作镰,据明钞本、四库本改),马鬣翳蓬葆。
夫君悟无生,不待须发皓。
朝行清溪曲,暮宿白云道。
柴门鸟迹绝,槁叶风⑴自扫。
竹间雨泠泠,花上日杲杲。
坐对五大夫,自足休吾老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及时悟道的感慨。

1. 生命短暂,悟道宜早
开头两句“浮生知几何,闻道苦不早”是说人生短暂,后悔没有早点领悟大道。后面用“过眼电掣云,转看露晞草”比喻时光飞逝,像闪电般迅速,而生命就像草上的露水,太阳一晒就干了。

2. 放下束缚,超脱生死
“匆匆已解镳”意思是早早卸下世俗的束缚(“镳”原指马嚼子,象征羁绊)。“夫君悟无生,不待须发皓”夸赞这位隐士(“夫君”指周氏)已经看透生死,不用等到头发全白才醒悟。

3. 隐居生活的清幽自在
接下来写隐士的日常:早晨沿着清溪漫步,晚上在白云缭绕的山路旁歇息。他的柴门少有访客(“鸟迹绝”),只有风吹落叶自然清扫。竹林间雨声泠泠,花上阳光灿烂(“杲杲”形容明亮),环境清静美好。

4. 与自然为伴,安度晚年
最后“坐对五大夫,自足休吾老”中,“五大夫”可能指松树(秦始皇曾封松树为五大夫),表示隐士以自然为伴,心满意足地安度晚年。

魅力所在
- 画面感强:诗中有溪水、白云、柴门、落叶、竹林、阳光,像一幅水墨画,让人感受到隐居生活的宁静。
- 哲理深刻:提醒人们生命短暂,及早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自在。
- 语言自然:没有堆砌典故,用简单的比喻(如“露晞草”)让道理易懂。

整首诗既有对生命的思考,又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读来让人心生向往。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