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朦胧湿润的春日清晨景象,充满宁静淡雅的韵味。
前两句写清晨的朦胧感:晨露打湿了花朵,雾气弥漫中想去桥西却找不到路。这里用"湿花心"的细腻触觉和"路莫寻"的迷茫感,营造出湿润朦胧的春日氛围。
后两句突然出现明亮的画面:两三只白鹭像雪一样洁白耀眼,在溪水对岸飞翔,却飞不出春日阴云的笼罩。"明似雪"的强烈视觉与"春阴"的朦胧形成巧妙对比,白鹭的灵动更衬托出春天的宁静。
全诗通过"湿花"、"鹭丝"等细小意象,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捕捉了春天那种湿润、朦胧又带着生机的独特美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准刻画,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对这静谧春晨的喜爱。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