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路过明代忠臣杨继盛(号椒山)的墓碑时的感慨。全诗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忠臣气节的敬仰和对现实的警醒。
前两句写墓碑的高大震撼人心。"穹窿"形容墓碑高耸入云的样子,让人仰望时心生震撼。这里通过墓碑的物理高度,暗喻杨继盛精神品格的高尚。
中间两句形成强烈对比:今天人们把杨继盛看得比泰山华山还重,但当年他被害时性命却轻如羽毛。这个反差揭示了忠臣往往生前遭难、死后留名的悲剧命运。
最后两句是劝诫:在朝为官的人们啊,要好好效法杨继盛的忠贞,但千万别落到他那样被迫害致死的境地。这里既有对忠臣品格的推崇,也暗含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深沉,通过"今日/当年"的时空对比,既歌颂了忠义精神,也暗讽了政治黑暗。最后那句"勿愿有斯名"尤其耐人寻味,表面是劝人避祸,实则更反衬出杨继盛舍生取义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