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溪流的壮美画面,语言简练却充满动感。
前两句"危石下峥嵘,高林上苍翠"用对比手法勾勒出山涧的立体景观:脚下是棱角分明的险峻岩石,头顶是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林。一"下"一"上"两个方位词,让读者仿佛置身山涧之中。
后两句"中有横飞泉,崩奔杂奇丽"突然注入动态元素:山涧中央一道瀑布横向飞溅,水流崩落奔涌的景象中夹杂着奇幻绚丽的光影效果。"横飞"二字尤为传神,既写出瀑布的力度,又表现其不受拘束的野性。
全诗仅20字就完成了从静态到动态的转换,通过岩石、树林、瀑布三个层次的景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山涧既险峻又生机勃勃的双重魅力。最后"奇丽"二字收尾,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仿佛能听到水声轰鸣,看到阳光下飞溅的水珠折射出的彩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