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上片以自然景物起兴,用"蝉碧"(蝉翼般的碧绿)和"莺黄"(黄莺般的嫩黄)形容春天的生机,暗喻爱情初萌的美好。"双心钿合"指两心相印的信物,暗示两人曾有过甜蜜的约定。但"锦书封了又重题"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主人公反复写信又撕毁的纠结心理,最后发出"谁真正懂得相思滋味"的感慨。
下片转入具体的生活场景。"酒后吟诗兴致缺缺,茶余谈话也轻声细语"——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相思使人茶饭不思的状态。"口香沁梦"一句尤为精妙,将梦中缠绵的甜蜜与现实分离的痛苦形成强烈对比。结尾用"冬郎"(指憔悴的恋人)和"翠梢空结东风泪"的意象,暗示这段感情就像树枝上凝结的露水,看似美丽却终将消散,充满无可奈何的哀伤。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说"我有多痛苦",而是通过写信、饮酒、做梦这些日常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相思的煎熬。特别是最后东风中摇摇欲坠的"泪滴",把无形的思念化作了可见的景物,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