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小县城的宁静生活,展现了作者作为地方官与民同乐的悠然心境。
开篇"兼隐诧来书"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收到朋友来信,惊讶于我把做官和隐居结合得这么好。这里"兼隐"指既当官又享受隐居生活,这种反差让朋友觉得新奇。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小县城的生活图景:民风淳朴到没人打官司("民淳无讼听"),县城偏僻得像住在山里("县僻类山居")。公务之外就是喝酒聚餐("簿领杯盘外"),同僚之间说说笑笑("官联谈笑馀")。这些描写充满生活气息,用今天的眼光看,就像在说一个节奏缓慢、人际关系简单的小镇生活。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作者得意地问"不知道这个时候,附近哪个县城能比得上我们这儿?"这种带着小骄傲的反问,透露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感。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朴实语言勾勒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官场生活,打破了人们对"当官就要忙得焦头烂额"的刻板印象。作者把偏远小县城的"缺点"(如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转化成了生活情趣,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特别打动人。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老干部回忆他年轻时在基层工作的快乐时光,亲切又有味道。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