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在家儿女亦心轻,行路逢人捻弟兄。
未问後来相忆否,其如临别不胜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偶遇同乡时的温暖。

前两句"在家儿女亦心轻,行路逢人捻弟兄"说:平时在家时,连自己的儿女都觉得不那么挂心;但在外漂泊时,遇到同乡人就格外亲切,忍不住要称兄道弟。这里用"捻"这个动作很生动,表现出迫不及待想要拉近关系的心情。

后两句"未问後来相忆否,其如临别不胜情"意思是:还没问以后会不会互相想念,光是临别时就已控制不住感情。诗人捕捉到旅人之间那种短暂却真挚的情谊——明明刚认识,分别时却像老朋友一样不舍。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写出了现代人依然能共鸣的感受:在外打拼的孤独、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人与人之间短暂而珍贵的情感连接。语言朴实却精准,把旅途中那种既脆弱又温暖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