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老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萧条清颍一茅庐,魂梦长怀与子居":
- 作者住在颍河边一间简陋的茅屋里,环境很冷清
- 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老朋友("子"指的就是诗题中的"中立")
- 连做梦都经常梦到以前和中立一起生活的日子
后两句"五里桥西杨柳路,至今车马往来疏":
- 五里桥西边那条种满杨柳的路
- 现在车马行人变得很少了
- 暗示以前这里很热闹,可能常和中立一起走过
- 现在路还在,但人事已非,更显得孤独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茅屋、小路)表达深厚感情
2. 通过今昔对比(以前的热闹和现在的冷清)来突出思念
3. 语言朴素但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朋友间那种平淡却长久的牵挂
就像我们想起老同学时,可能也会想起一起走过的某条小路,虽然现在那条路没什么人了,但记忆中的场景依然鲜活。
游酢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建州建阳人。少颖悟,过目成诵。程颐一见,谓其资可适道。后程颢令扶沟,设庠序,教人召酢职学事。元丰五年,登进士,调萧山尉,改博士。以便养,求河清县。徽宗立,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岁余,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复知汉阳军,历舒、濠二州。罢归,寓历阳,因家焉。卒葬其处。酢操行纯粹,处事优裕,历官所至,民载之如父母。所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学者称廌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