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廖子晦刘淳叟方伯休刘彦集登天湖下饮泉石轩以山水含清晖分韵赋诗得清字
閒居寡俦侣,掩关抱孤清。
良友倏来止,旷然舒我情。
矧此凉秋初,暑退裳衣轻。
相与一携手,东山眇遐征。
前穿林岭幽,俯瞰川原平。
降集崖寺古,徘徊浊醪倾。
长吟伐木篇,潜鳞亦相惊。
愿结沮溺耦,穷年此岩耕。
良友倏来止,旷然舒我情。
矧此凉秋初,暑退裳衣轻。
相与一携手,东山眇遐征。
前穿林岭幽,俯瞰川原平。
降集崖寺古,徘徊浊醪倾。
长吟伐木篇,潜鳞亦相惊。
愿结沮溺耦,穷年此岩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好友秋日同游山水的闲适之乐,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友情的温暖。
开篇写诗人平日独居、少有同伴的孤独感("閒居寡俦侣"),突然好友来访("良友倏来止"),让他心情豁然开朗。初秋时节暑气消退("矧此凉秋初,暑退裳衣轻"),正是出游好时机。
中间部分生动记录了他们登山的过程:携手同行("相与一携手"),穿过幽静山林("前穿林岭幽"),俯瞰山下平原("俯瞰川原平"),最后在古寺休息饮酒("降集崖寺古,徘徊浊醪倾")。"浊醪"指农家自酿的米酒,显得格外亲切。
结尾处诗人借景抒情:他们吟诵《诗经》中歌颂友情的《伐木》篇,连水中的鱼都被惊动("长吟伐木篇,潜鳞亦相惊")。最后表达归隐田园的愿望("愿结沮溺耦,穷年此岩耕"),用古代隐士"沮溺"的典故,表示想和好友一起在此耕读终老。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像在讲述一次秋游日记,却透露出真挚的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动人的是"相与一携手"这样简单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几位知己并肩同行的温馨画面。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