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将军何日

将军何日,去筑受降城。三万骑,貔貅虎,戮鲵鲸。洗沧溟。试上金山望,中原路,平于掌,百年事,心未语,泪先倾。若若累累印绶,偏安久、大义谁明。倚危栏欲遍,江水亦吞声。目断苹汀。海门青。
停杯与问,焉用此,手虽子,积如京。波神怒,风浩浩,勃然兴。卷龙腥。似把渠忠愤,伸恳请,翠华巡。呼壮士,挽河汉,荡材枪。长算直须先定,如细故、休苦营营。正清愁满抱,鸥鹭却多情。飞过邮亭。

现代解析

这首《六州歌头·将军何日》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忧愤的爱国词作,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读:

1. 开篇的壮志与无奈
词人假借一位将军的口吻发问:"什么时候能去建造受降城?"(暗指收复失地)。他想象带着三万铁骑("貔貅虎"形容军队勇猛),横扫敌军("鲵鲸"比喻外敌),洗净沧海。但登上金山远望中原时,明明胜利近在咫尺,却因朝廷偏安一隅("偏安久")无法实现,只能未语泪先流——这种强烈的反差凸显了爱国者的痛苦。

2. 对现实的愤怒
词中讽刺当权者只顾佩戴累累官印("若若累累印绶"),却无人伸张民族大义。词人倚栏远眺,连江水都沉默("吞声"),暗示天下人的悲愤无处诉说。看到水边青色的海门(可能指边防要地),他摔杯质问:堆积如山的武器("积如京")为何不用?这里用"波神怒""风浩浩"等自然景象的狂暴,比喻民众压抑的怒火即将爆发。

3. 热切的期盼
词人呼吁皇帝("翠华"指帝王车驾)巡视边疆,号召壮士力挽狂澜("挽河汉"指挽救国家),扫清敌人("荡材枪"指武器)。他强调战略规划("长算")比琐碎算计更重要,但现实却是满怀抱负无处施展,只能看着鸥鹭飞过驿站("邮亭")——自由飞翔的鸟儿反衬出英雄的困顿。

核心情感
全词像一场慷慨激昂的独白,既有"横扫千军"的豪迈幻想,又有"报国无门"的沉痛现实。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撕裂感:手中有力量却不得用,心中有忠诚却无人听。最后借鸥鹭的多情(自由飞翔)对比人的"清愁"(忧国之情),让壮志未酬的悲凉更加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