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堂
北庵竹玉青,南阶梅雪白。
吏散隐几坐,观化聊自适。
竹青表劲节,梅白留佳实。
太守谢二友,粗官谩陈力。
取名吾有寄,梅竹盖假借。
青白遗子孙,先训存金石。
斯民雕瘵馀,政教当尚德。
虽微甘棠化,韦弦吒三益。
吏散隐几坐,观化聊自适。
竹青表劲节,梅白留佳实。
太守谢二友,粗官谩陈力。
取名吾有寄,梅竹盖假借。
青白遗子孙,先训存金石。
斯民雕瘵馀,政教当尚德。
虽微甘棠化,韦弦吒三益。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青白堂》为题,通过描写竹子和梅花这两种植物,表达了作者对清廉正直品格的追求和对为官之道的思考。
前四句写景:北边书房的竹子青翠如玉,南边台阶旁的梅花洁白如雪。官员们下班后,作者独自靠着几案坐下,静静观察自然变化,感到闲适自在。这里用竹的青和梅的白营造出清雅脱俗的氛围。
中间六句由物及人:竹子青翠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格,梅花洁白却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作者作为太守(地方官)向这两种植物致谢,谦虚地说自己能力有限。"青白遗子孙"是说要把这种清白正直的家风传给后代,就像刻在金石上的祖训一样永久。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看到百姓生活困苦,作者认为为政应当注重道德教化。虽然自己达不到古代贤臣召公那样的政绩(甘棠化指仁政),但希望能像"韦弦三益"的典故那样,通过不同方式(韦是皮带,弦是弓弦,比喻缓急不同)来有益于民。
全诗妙在借物言志,用竹梅的"青白"双关为官的清正廉洁,既有自然之美,又含人生哲理,语言清新而寓意深刻。最后落脚到关心百姓、注重教化的为政理念,展现了古代士大夫的理想追求。
赵子岩
赵子岩,字少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知邵州,曾植梅竹于郡斋,榜曰青白堂。官终朝议大夫、广西转运使。事见《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二七《题赵少隐青白堂三首》胡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