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闺中女子与团扇相伴的细腻画面,充满柔情与巧思。
上片用嗅觉和触觉开篇:兰花的香气混着轻烟飘散,淡到几乎闻不见;红蕤枕上的美梦被凉意浸透,仿佛能闻到发丝的幽香。后两句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写人与扇的亲密——展开团扇时像捧着千金珍宝,并肩而立时又像一对玉雕的美人,把日常用扇的动作写出了仪式感。
下片转入更深的情感。先以明珠生晕、美玉无瑕比喻团扇的精致,带出"如何消磨漫长春光"的轻愁。最后突发奇想:要把巫山神女峰的云雾凝成水,将人和扇的影子揉在一起,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这种近乎孩子气的幻想,既透露出闺中寂寞,又展现了女子对团扇如影随形的依恋。
全词妙在将普通团扇写出人格魅力,通过香气、温度、光影的层层渲染,让读者感受到女子在方寸团扇中寄托的细腻情感。那些夸张的比喻和天真的愿望,恰是古代女子在有限生活空间里,对美好事物纯粹热爱的生动写照。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