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时的情景,语言简洁却充满深情。
前两句"侧身南望但依依,片席乘风去似飞":诗人侧身遥望南方,满是不舍之情。"片席"指小船,友人乘着小船顺风而去,快得像飞一样。这里用"飞"字既写船行之快,也暗含诗人目送时间之短,转眼友人已远去的怅惘。
后两句"莫谓苍梧在天末,帝乡看逐白云归":诗人安慰友人不要觉得苍梧是遥远的天边,因为在帝都(可能是送别地)看来,那不过是追逐白云归去的地方。这里用"白云归"的意象,既写苍梧云霞之美,又暗含"白云思亲"的典故,表达无论多远,思念都能如白云般自由往来的深意。
全诗妙在将送别的伤感转化为开阔的意境:虽然地理上相隔遥远,但情感可以超越空间。诗人用"飞"的动感与"白云"的飘逸,把离别写得轻盈不沉重,既有对友人的牵挂,又有对其前程的祝福。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含蓄之美的体现。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