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宿涧西微上人房

入寺松栎深,幽凉苏暑病。
崖上飞雨收,林中微月映。
窗灯剪复翳,经声出萝径。
空山落秋河,无人同眺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七夕夜借宿山寺的清凉幽静体验,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进入寺庙时看到的景象:松树和栎树茂密幽深,寺中的清凉驱散了夏日的暑气。这里用"苏暑病"的拟人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山寺就像一位能治愈暑热的神医。

中间四句通过细节展现山寺夜景:雨停后悬崖上还挂着雨珠,树林间透出朦胧月光。僧人房里的灯火忽明忽暗,诵经声从爬满藤萝的小径传来。这些描写调动了视觉(飞雨、微月、窗灯)、听觉(经声)等多种感官,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在空寂的深山仰望银河(秋河指七夕的银河),却无人共享这美景。这里既有独处的宁静,也暗含一丝淡淡的寂寞,与七夕这个传统上情人相会的日子形成巧妙对比。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寺消夏图",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生活的细腻观察,传递出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让读者能感受到他远离喧嚣、沉浸自然的闲适心境。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