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类人,讽刺了那些平时道貌岸然、关键时刻贪生怕死的伪君子,歌颂了真正舍生取义的英雄。
前四句开门见山:世上永远不缺混饭吃的门客,但真正讲义气的人却很少。诗人举了两个例子:田光为太子丹保守秘密而自杀,程婴(杵臼)为保护赵氏孤儿牺牲自己。这些人的名声流传千古,像金石一样不朽。
中间四句画风一转:那些穿着华服、看似国家栋梁的大人物("廊庙器"指朝廷重臣),在国家危难时("国难仅一发"形容危机时刻),却缩头缩脑只想着保全自己。
最后两句直接点名批评:五代时期的冯道(长乐老)历仕多个朝代却毫无气节,他的臭名声骗得了谁呢?诗人用"遗臭"二字,表达了对这类人的极度鄙视。
全诗用对比手法,语言直白有力。就像在说:真正的英雄不在乎穿着打扮,危难时敢挺身而出的人,才配被历史记住;而那些平时装模作样,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大人物",终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这种对气节的呼唤,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