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乐天诗六首 其六
人生有万端,适意固为好。
眷彼枝上花,与此砌边草。
倘违风露情,青青坐枯槁。
苍鹰恒苦饥,淘河不常饱。
鹊巢鸠来居,谁拙复谁巧。
鹦鹉憎笼时,缄口苦不蚤。
智者物之灾,用愚以为宝。
置身才不才,黠哉漆园老。
眷彼枝上花,与此砌边草。
倘违风露情,青青坐枯槁。
苍鹰恒苦饥,淘河不常饱。
鹊巢鸠来居,谁拙复谁巧。
鹦鹉憎笼时,缄口苦不蚤。
智者物之灾,用愚以为宝。
置身才不才,黠哉漆园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界和动物世界的种种现象,来反映人生中的智慧和哲理。诗人以白乐天的诗歌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多样性和适意的重要性。
首先,诗人提到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但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借用枝头上的花和砌边的草来比喻,如果它们离开了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就会枯萎。这里强调的是顺应自然、找到自己合适位置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通过苍鹰、淘河、鹊巢和鹦鹉等动物的生活状态,进一步阐述生活中的智慧和无奈。苍鹰常常饥饿,淘河不一定总能吃饱,鹊巢被鸠占据,鹦鹉憎恨笼子却无法逃脱。这些现象都是自然界中的常态,但也反映了生活中的不公和无奈。
然后,诗人提出“智者物之灾,用愚以为宝”的观点,意思是聪明人往往会因为过于聪明而招致灾祸,而愚钝的人反而能因此得到保护。这是对“大智若愚”这一哲理的深刻解读,提醒人们不要过分炫耀聪明,适时的“愚钝”反而是一种智慧。
最后,诗人赞美了漆园老的智慧,他能够在不显山露水的情况下,巧妙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这种“才不才”的态度,即在不露锋芒中保持智慧,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处世哲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和动物的比喻,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人生中的智慧和哲理,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愚钝”,以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