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怀古
君不见古钱王,钱王在时民阜康,不侈不僣能安邦。
五季丧乱人相戕,邻国虽毙吾无伤。
钱王去后儿孙良,致身能弱还能强。
手持版籍归宋皇,富贵不失福禄昌。
民受其惠寿命长,人怀其德久不忘。
千载之下有耿光,至今号称国不亡。
又不见子瞻作郡临安时,风俗淳厚民雍熙。
春光淡荡花柳静,凝香燕坐帘幕垂。
耕田而食凿井饮,公家作劳民不知。
西湖种藕不种谷,朝昏十里香风吹。
酒边谈笑白日永,宾朋满座咸赋诗。
风流一代孔文举,下视山涛阮籍沈湎之辈皆小儿。
子瞻去后景物非,风俗彫弊世运衰。
我来曳杖访遗迹,荒烟衰草空离离。
湖山风月只如旧,昔人不见今人悲。
秋风满目立良久,但见断云斜日犹照苏公堤。
古今何物能长久,前代英豪竟安有。
文章霸业堕渺茫,唯有声名传不朽。
是非荣辱过眼空,万事何如一杯酒。
五季丧乱人相戕,邻国虽毙吾无伤。
钱王去后儿孙良,致身能弱还能强。
手持版籍归宋皇,富贵不失福禄昌。
民受其惠寿命长,人怀其德久不忘。
千载之下有耿光,至今号称国不亡。
又不见子瞻作郡临安时,风俗淳厚民雍熙。
春光淡荡花柳静,凝香燕坐帘幕垂。
耕田而食凿井饮,公家作劳民不知。
西湖种藕不种谷,朝昏十里香风吹。
酒边谈笑白日永,宾朋满座咸赋诗。
风流一代孔文举,下视山涛阮籍沈湎之辈皆小儿。
子瞻去后景物非,风俗彫弊世运衰。
我来曳杖访遗迹,荒烟衰草空离离。
湖山风月只如旧,昔人不见今人悲。
秋风满目立良久,但见断云斜日犹照苏公堤。
古今何物能长久,前代英豪竟安有。
文章霸业堕渺茫,唯有声名传不朽。
是非荣辱过眼空,万事何如一杯酒。
现代解析
这首《钱塘怀古》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钱塘(今杭州)的兴衰变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歌颂钱王功绩(开头到"至今号称国不亡")
- 用"民阜康"(百姓富足安康)等通俗语言,赞扬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不铺张、不越权,让百姓安居乐业。
- 特别提到他主动归顺宋朝的明智选择,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用"富贵不失福禄昌"说明善终的结局。
2. 追忆苏轼时代("又不见"到"昔人不见今人悲")
- 用"春光淡荡花柳静"等生动画面,描绘苏轼治理杭州时的太平景象:百姓自给自足("耕田而食"),官府不扰民("公家作劳民不知")。
- 通过"西湖种藕""十里香风"等具体细节,展现当时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
- 用"风流一代孔文举"的比喻,突出苏轼的文采风流远超其他名士。
3. 抒发人生感慨(最后部分)
- 用"荒烟衰草"与"湖山如旧"的对比,突出物是人非的伤感。
- 通过"断云斜日照苏堤"的画面,自然引出深刻思考:英雄霸业终成空,唯有文章声名能流传后世。
- 最后用"万事何如一杯酒"作结,表达看淡荣辱、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让历史鲜活起来,就像看钱塘的"前世今生"纪录片
2. 善用具体场景(如种藕、香风、苏堤夕阳)引发共鸣
3. 最后的人生感悟不空洞,来自前文扎实的铺垫,容易让人产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共鸣
普通人读这首诗,既能了解杭州历史故事,又能获得"珍惜当下"的生活启示,这正是它历经千年仍打动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