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的画面,充满了萧瑟又壮阔的美感。
前两句写景:秋风吹落了帽子("落帽"暗用典故,形容风大),大雁斜飞,红叶沙沙作响,铺满南方的天空。短短14个字,用"风高""雁影""萧萧"等词,把秋风的猛烈、天空的辽阔、落叶的声响都生动展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苍茫秋色中。
后两句写人:今天尚书大人登上的山峰(敖峰),整个江城都浸染在秋意里,但菊花还未开放。这里"秋满江城"与"菊未花"形成巧妙对比——明明秋意已浓,菊花却姗姗来迟,这种"该开未开"的期待感,反而让秋景更显意味深长。
全诗最妙的是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活动完美融合。秋风、飞雁、红叶是背景,使君登高是主体,未开的菊花则像留白的悬念。既写出了秋天特有的寂寥感,又通过"登高"这个动作,让画面顿时有了生气。读来就像欣赏一幅水墨画:远景是辽阔的秋色,近处是登高的人影,留白处藏着说不尽的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