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符禺吏部(自常熟令内召)

天门新辟日曈昽,茂宰先承湛露浓。
巳见玺书褒卓傅,更将玉尺倚林宗。
千秋良史看驯雉,九品何人鉴画龙。
若向河梁听骊唱,鸣琴清响满花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送别一位叫张符禺的官员升迁调任时所作。全诗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朋友升迁的祝贺和对其政绩的赞美。

前两句描写天门新开、阳光灿烂的景象,比喻朝廷新开晋升之路,而张符禺就像沾满露水的茂盛草木,率先得到朝廷恩泽。这里用自然景象暗喻仕途升迁。

中间四句用典故赞美张符禺的政绩:像古代名臣卓茂那样受到皇帝嘉奖("玺书褒卓傅");像东汉名士郭林宗那样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尺("玉尺倚林宗");政绩卓著如古代良吏驯服野鸡的典故("千秋良史看驯雉");独具慧眼能识别真才实学("九品何人鉴画龙")。

最后两句想象离别场景:在送别的河梁上,仿佛能听到张符禺当年治理地方时,那清越的琴声依然回荡在百花盛开的治所。这里"鸣琴"用典故暗指其治理有方,政简刑清。

全诗通过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既祝贺朋友升迁,又赞扬其治理才能,最后以琴声余韵作结,留下悠长回味。典故虽多但都服务于主题,展现了明代官场赠答诗的特点。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