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二十七首 其十二

朝登北邙坂,暮抵乐游原。
燐火翳复吐,髑髅夜呼冤。
不见昔时主,但见陵与园。
银凫已羽化,石马犹草根。
向来争天子,一口吞乾坤。
谁知百年后,不免遭樊温。
宝玉频发掘,朽骨无精魂。
景昭去何处,芳草悲颓垣。
县官供衣食,当时多子孙。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历史兴衰的苍凉画面,核心思想是:再辉煌的权势最终都会化为尘土。

全诗像一部快进的纪录片:早上还在北邙山(著名墓葬区),傍晚就到了乐游原(唐代游览胜地),通过时空跳跃展现人生短暂。夜晚的鬼火忽明忽暗,骷髅喊冤的想象,营造出阴森氛围。这里用"银凫"(富贵陪葬品)已经腐烂,而"石马"(陵墓石刻)却长满野草的对比,说明物质终将消亡。

最讽刺的是中间六句:生前争着做皇帝的人妄想"一口吞乾坤",结果死后陵墓被盗墓贼(樊温)破坏,陪葬宝玉被挖,尸骨都不得安宁。最后用"芳草悲颓垣"的意象,让野草和断墙都替逝者感到悲哀,而所谓的后代子孙,不过是靠朝廷救济过活的普通人。

全诗用"鬼火-骷髅-盗墓-荒草"这条线索,像恐怖片般揭开了权力背后的虚无。它告诉我们:无论生前多么显赫,最终都与枯骨荒坟为伴,所谓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这种对权贵的辛辣讽刺,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