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子步归济宁时得请终养其母太淑人

几回觞咏为君留,忍看离袂对初秋。
心随潘岳扶舆返,梦怯王遵叱驭游。
庭下槐阴存手植,堂前萱草号忘忧。
何时访尔扁舟过,问月同登太白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开头两句,诗人说多次与友人一起饮酒作诗,现在却要面对友人离去的现实,秋天的到来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这里“忍看离袂”写出了诗人不忍心看到友人离开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潘岳”和“王遵”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潘岳”是西晋文学家,以孝著称,诗人借此表示自己也像潘岳一样,心系家人,想返乡陪伴母亲。“王遵”则是指汉代王遵,他曾被任命为使者,勇敢地前往匈奴。诗人用“梦怯王遵”来形容自己虽然羡慕友人外出游历,但内心还是有些胆怯,暗示自己更愿意留在家中。

第五、六句,诗人用“槐阴”和“萱草”两个意象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槐阴”指的是庭院里的槐树,是诗人亲手种下的,象征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萱草”则是一种被认为能让人忘忧的植物,诗人借此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希望母亲能忘掉忧愁。

最后两句,诗人期盼着未来能有机会乘着小船去拜访友人,并且一起登上太白楼赏月。这里的“太白楼”是唐代诗人李白曾登临的地方,象征着诗人和友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诗人通过这种想象,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也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还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将自己的情感层层递进,读来令人感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