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季陵主簿秋雨

一雨庭芜便许凉,扫除旱魃化骄阳。
微添远水罗襟润,已觉疏苗玉粒香。
乐岁可期宽吏责,谫才无取为诗忙。
萧萧枕簟编宜睡,梦入华胥正渺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雨带来的清凉与希望,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秋雨带来的变化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写下雨前后的反差:庭院杂草被雨水打湿("庭芜"),立刻驱散了夏日的燥热("许凉"),像扫除了制造干旱的妖怪("旱魃"),让嚣张的太阳变得温和。这里把自然现象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

2. 雨中的细腻感受
三四句通过感官细节继续描写:远处的河水微微上涨("远水罗襟润"是比喻河水像衣襟般延展),稀疏的稻苗在雨中散发谷香("玉粒香"把稻谷比作晶莹的玉石)。诗人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由景及情的升华
后四句转向抒情:丰收有望("乐岁可期"),官吏征税的压力也能减轻;诗人自谦才能浅薄("谫才"),只能忙着写诗。最后在雨声("萧萧")中枕着竹席入眠,梦境飘向传说中的华胥国(代表理想世界)。这里透露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以及超脱现实的向往。

诗歌亮点
- 善用比喻:把干旱比作妖怪,稻谷比作玉石,河水比作衣襟
- 虚实结合:从实际雨景写到虚幻梦境
- 双重关怀:既关心农事民生,又保留文人雅趣

全诗像一幅水墨小品,在平凡的秋雨中捕捉到生活的诗意,既有"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又有"一枕黑甜乡"的闲适,读来清新自然。

陈棣

宋处州青田人,字鄂父。陈汝锡子。以父荫为桐川掾,官至潭州通判。其诗于南渡之初,已先导宋季江湖之派,大都平易近情,不失风旨。有《蒙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