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普通家庭的辛酸故事,展现了传统社会中底层文人家庭的生存困境。
诗中首句"痛汝何当我共炊"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可能是兄弟)的愧疚之情——"我"本该与你一起分担家庭重担,却无法做到。第二句"祖遗全供宦中资"揭示了家庭困境的根源:祖辈留下的家产全都用来支持"我"的仕途开销,导致家庭经济被掏空。
后两句通过具体生活细节进一步刻画困境:既要辛苦地讨好母亲("悦母"),又要劳烦侄子帮忙;更糟的是,之前借的债还不上("借券无偿"),让人愁得睡不着觉。诗人用"既烦...兼劳...更费思"的递进句式,把多重生活压力写得如在眼前。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却通过"共炊""借券"等生活化细节,真实再现了古代读书人"做官梦"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这种"一人做官,全家受穷"的困境,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引发共鸣,让人看到光鲜仕途背后的家庭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