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好友洪七峰从相识到分别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鹭岛初来便识君,东山又共学耕耘"像老友聊天般自然:我们刚来鹭岛就相识,后来又在东山一起劳作学习。用"鹭岛""东山"两个地名,悄悄勾勒出两人从城市到田园的生活轨迹。
中间四句藏着三层人生感悟:第三句"发肤无恙悲徒老"说身体虽健康,却感伤年华虚度;第四句"著述方成悔欲焚"写刚完成作品就后悔想烧掉,展现文人常有的自我怀疑。五六句突然转折:看着天上倦鸟,自己也突然想放下一切,像云一样飘然离去。这里"閒心同倦鸟"的比喻特别生动,把内心疲惫直接画成了画面。
最后两句"从今只合言于野,理乱都将置不闻"是决绝的告别:往后只谈山野闲趣,世间纷扰再不过问。一个"只合"(只适合)用得巧妙,看似选择隐居,实则暗含对现实失望。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段微电影:初见时的志同道合,中年时的自我怀疑,最终走向看破红尘。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我们曾努力过,但终究选择放过自己"的真实感。特别是把著述比作想烧掉的废稿,把退隐比作倦鸟归巢,现代人读来依然能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