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九首 其五 拟李白

芙蓉露浓红压枝,幽禽感秋花畔啼。
玉人一去未回马,梁边燕子三见归。
江头白蘋老波底,尺书不来空相望。
斜吹疏雨湿秋江,霜风暗引芙蕖香,石上菖蒲三尺长。
绿头鸭儿栖萍草,采莲女郎笑花老。
木兰船上动江水,不觉鸳鸯带波起。

现代解析

这首《秋兴九首 其五 拟李白》用生动的秋日画面,描绘了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惆怅。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把秋天的景物和人的情感巧妙融合。

开头四句用"芙蓉红压枝"和"幽禽啼叫"的浓烈秋色,反衬出"玉人未归"的寂寞。燕子都回来三次了,思念的人却迟迟不归,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等待的漫长。

中间部分通过"白蘋老去""尺书不来"等意象,进一步强化思念之苦。秋雨打湿江面,寒风吹来残荷香,这些细节让惆怅的情绪更加具体可感。特别是"石上菖蒲三尺长"这个特写,暗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

最后四句突然转入采莲女郎的欢笑场景,活泼的绿头鸭、采莲女的嬉笑、船桨激起的浪花,与前面的忧郁形成鲜明对比。但结尾"鸳鸯带波起"又悄悄带回思念的主题——鸳鸯成双,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形单影只。

全诗最妙的是用热闹的秋景写寂寞的心事,就像用欢快的背景音乐衬托悲伤的故事,让思念之情显得更加深刻。诗中"三见归"与"未回马"、"笑花老"与"空相望"这些对比,都让情感表达更有层次。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