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道中

计程三月镇淹留,两月青山一月舟。
绿水桥边芳草径,碧波江上白云楼。
西风雁影寒塘暮,落日蝉声远树秋。
怪底青绫不成寐,酒兵无力破深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立秋时节漂泊在外的所见所感,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展现出一幅秋意渐浓的羁旅画卷。

前两句用"三月"这个时间量词巧妙串联起旅途状态:两个月在山间行走,一个月在水上漂泊。这种时间分配既交代了行程,又暗示了漫长的漂泊。

中间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切换展现秋景:先拉近到绿水桥边的芳草小径,再拉到碧波江上的白云楼阁;接着转向暮色中寒塘掠过的雁影,最后定格在秋树上伴着落日余晖的蝉鸣。这些意象看似闲适,实则暗含时光流逝的惆怅。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裹着青绫被褥难以入睡,借酒消愁却无法排解内心深处的孤独。这里的"酒兵"比喻很生动,把酒比作对抗忧愁的士兵,但最终败下阵来,说明愁绪之深重。

全诗最妙处在于表面写秋景,实则抒秋情。所有景物都染上了诗人的主观情绪:西风、寒塘、暮色、蝉声这些典型秋景,共同烘托出游子漂泊的孤寂。特别是最后"深愁"二字,让前面所有景物描写都有了情感落脚点,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