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感慨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前四句用比喻手法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深涧的松树四季常青,象征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人;江边的柳絮随波化作浮萍,暗指那些随遇而安、失去自我的人。这两个意象形成鲜明对比。
中间四句展现了两种典型人生:五陵贵族终日宴饮享乐("芳腥"指美食),三楚的读书人却皓首穷经(钻研儒家经典)。这里通过贵族和寒士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谁能写一封推荐信(尺一书),让这些有才学的寒士进入朝廷施展抱负?这既是对人才埋没的惋惜,也暗含对当时选拔制度的不满。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蕴深刻,通过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对比,表达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普遍困境,以及对社会公平的渴望。诗中松树与浮萍、贵族与寒士的对比尤其生动,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