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朱表臣及诸君游樊氏园

五年前上去,乃从许公过。
旧物此君在,后生新笋多。
朱樱繁且熟,黄鸟啄仍歌。
一一如当日,乘高奈兴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朋友们重游一个叫樊氏园的地方,回忆起五年前的往事,感叹物是人非却又生机勃勃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五年前上去,乃从许公过"直接点明这是故地重游,五年前是和一位姓许的长辈一起来过。这里用"上去"这个动作暗示可能是登山或登高游览的场景。

中间四句用几个生动的自然景物对比了过去和现在:"旧物此君在"说竹子还在("此君"是竹子的雅称),"后生新笋多"则写新竹笋蓬勃生长;"朱樱繁且熟"写樱桃成熟的热闹景象,"黄鸟啄仍歌"描绘小鸟啄食樱桃时欢快鸣叫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既保留了记忆中的痕迹(竹子还在、鸟儿依然歌唱),又展现了新的生机(新笋、熟透的樱桃)。

最后两句"一一如当日,乘高奈兴何"是情感升华:眼前景物和当年一样美好,但站在高处眺望时,心情却再难像当年那样单纯快乐了。一个"奈"字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淡淡惆怅。

全诗妙在用具体景物(竹、笋、樱桃、黄鸟)的"不变"与"变",来映衬人心境的变化。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和朋友聊天时回忆往事,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