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水乡的生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野趣。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水鸟护着幼雏躲在石头边,系船的缆绳上沾着青苔和衣服的痕迹。几间茅草屋点缀在春色中,大片盛开的桃花像火焰般点燃了整个村庄。这里用"烧"字形容桃花之艳,既大胆又贴切,让静止的画面突然有了动感。
后四句转向人文场景:村民们吹箫打鼓举行祈福仪式,船夫们坐在风中放声歌唱。最后诗人自问自答:在这船窗边兴致正浓时,谁能与你共赏?不如唤来青翠的山峰倒映在酒杯中作伴。这种把自然景物当酒友的想象,显得特别洒脱有趣。
全诗妙在三个特点:一是颜色对比鲜明,粉红的桃花、青翠的山峰、碧绿的酒杯构成明快的色彩交响;二是动静结合,既有安静的茅屋野村,又有喧闹的歌舞场景;三是人情味浓,从护雏的水鸟到欢笑的船夫,处处透着温暖的生活气息。诗人用最普通的乡村元素,组合出了令人神往的春日意境。
朱琉
朱辂,字国器,桂阳(今属湖南)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清嘉庆《桂阳县志》卷四)。初授湘阴尉,迁长垣。历通判邵州,知柳州、邵州。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为兵部员外郎,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五)。十一年,入为太常丞(《宋史》卷一○三)。以母老乞近,授桂阳监使,致仕(《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