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 其三 和友〈驿中言别〉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文天祥在被俘后写给友人的作品,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悲壮与不屈的民族气节。

上阕开篇就气势磅礴:天地如此广阔,蛟龙本就不该困在小池塘里。这里用蛟龙比喻自己和抗元志士,说明英雄不该被埋没。但现实却是风雨飘摇,忧愁无处安放,只能听着秋虫在破败的牢房里鸣叫。他想起曹操横槊赋诗、王粲登楼作赋的豪情,可如今这些壮志都像空中飘雪般消散了。但最后笔锋一转,说江水奔流不息,未来一定还会有英雄豪杰出现,表达了对民族复兴的信念。

下阕写自己的处境。像落叶般飘零,重来淮河畔,秋风又起。镜中容颜已老,但赤诚报国之心永不改变。即将被押往北方沙漠,回望故国青山如发丝般遥远。最后对友人深情嘱托:若听到杜鹃在残月下啼叫,那就是我在思念你们。杜鹃啼血、残月凄冷的意象,把家国之痛写得痛彻心扉。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倔强。明明身陷绝境,却说"方来还有英杰";明明容颜憔悴,却坚持"丹心难灭"。特别是最后托意杜鹃的想象,把无形的思念化作可感的月夜啼声,这种将悲愤化为艺术想象的力量,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魅力。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