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归舟即事二首同江声作 其一

沙尾痕渐没,芹芽已可挑。
不见青山郭,舟行雨潇潇。
似出新林浦,逶迤向板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行舟的宁静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沙尾痕渐没,芹芽已可挑"写岸边景象:沙滩上的水痕正在消退,水边的芹菜嫩芽已经可以采摘了。这两个细节暗示着春天水退后的生机,也透露出诗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中间"不见青山郭,舟行雨潇潇"转入雨中行舟的场景:因为下雨,远处的青山和城郭都看不见了,只听见雨声伴着船行。这里用简单的景物描写,营造出朦胧静谧的意境。

最后两句"似出新林浦,逶迤向板桥"写船行的路线:好像刚离开新林浦,正蜿蜒驶向板桥。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逶迤"这个词,让读者感受到小船在雨中缓缓前行的悠然情调。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沙痕、芹芽、细雨、小舟等寻常景物,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春日韵味。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记录眼前所见,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之美,展现了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雅致情怀。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