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

我来宏济江,髣髴悟画理。
河阳与云林,工秀各一纸。
何处似河阳,江流飞燕子。
奇石削琅玕,清波织纹绮。
斑剥翡翠痕,绣涩珊瑚紫。
一片如暮霞,铺向空江水。
双松覆孤亭,曲径石齿齿。
点染两渔舟,潇洒真无比。
何处似云林,东畔幽峦是。
老树晚烟中,曲岸层冈里。
霏微见城阙,亏蔽出桃李。
古屋自参差,重叠山岛峙。
波光接云影,无从觅起止。
爱此不忍去,蓬窗劳倚徙。
作画不在奇,直欲画其似。
但得丘壑情,居然成绝技。
天地老画师,捉笔徒尔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燕子矶(长江边的一处风景胜地)看到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悟。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风光与绘画艺术巧妙结合。

1. 开篇点题
诗人来到宏济江边(即燕子矶所在地),眼前的景色让他突然领悟到绘画的真谛。他联想到两位著名画家——河阳(北宋画家郭熙,擅长壮丽山水)和云林(元代画家倪瓒,风格清幽淡远),觉得眼前景色兼具二者的特点。

2. 壮丽与秀美的对比
- "河阳"风格:诗人用"江流飞燕子""奇石削琅玕"等句,描绘了燕子矶的险峻奇绝,如同郭熙笔下气势磅礴的山水画。湍急的江水、陡峭的岩石、绚丽的晚霞倒映江面,构成一幅动态的壮美画卷。
- "云林"风格:转到东边幽静的山峦时,笔调变得恬淡。"老树晚烟""曲岸层冈"等句,又像倪瓒画中疏朗的笔墨,充满文人画的雅致韵味。

3. 艺术感悟
诗人最后感叹:真正的绘画不在于追求新奇,而是要忠实于自然("作画不在奇,直欲画其似")。只要用心体会山水的情趣("但得丘壑情"),就能画出绝世佳作。他甚至幽默地说:天地本身就是最伟大的画师,人类拿着画笔模仿,反而显得笨拙。

诗歌亮点
- 用"翡翠痕""珊瑚紫"等珠宝比喻岩石的色彩,让坚硬的山石显得瑰丽灵动
- "波光接云影,无从觅起止"巧妙表现了水天相接的朦胧美
- 将实景观赏与艺术思考自然融合,既是一首山水诗,也是一篇"绘画心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