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村雪夜图,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雪花(飞霙)随意飘落在山野人家,把夜晚照得雪亮,光秃的树枝裹上银装,像开满了白花。这里用"缟夜"(白夜)和"万树花"的比喻,把普通的雪景写得既壮观又浪漫。
中间四句抒情:诗人躲在温暖的帐子里,想到一年将尽(岁暮)而伤感;手里握着珍贵的瑶草(可能指书卷或毛笔),却感叹自己漂泊在外。看到南飞的大雁头顶积雪变白,联想到自己这个老诗人也鬓发斑白。这里用大雁的白头暗喻自己的白发,非常巧妙。
最后两句回归闲适:弹奏一曲《幽兰》解闷,清雅的琴声让人睡不着,索性悠闲地煮茶消磨时光。"碧云茶"这个称呼既写茶色青碧,又暗含"高处云雾好茶"的意境,与开头的"山家"形成呼应。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电影:先拍屋外壮观的雪景,再拍屋内忧郁的特写,最后定格在煮茶的温馨画面。诗人通过"雪白-鬓白-茶青"的色彩变化,把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完美融合,既让人看到冬日之美,又感受到淡淡的岁月惆怅。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