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甫抚干和荆江亭韵

清诗报我来,琼玖羞木了。
感我万古心,迢迢如江水。
楚宫歌舞地,春农耕废址。
变化日相寻,荣华何用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王甫抚干和荆江亭韵的回应,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和对荣华富贵的淡泊态度。

开头两句“清诗报我来,琼玖羞木了”意思是友人用清雅的诗篇回应我,让我觉得自己的诗像普通的木头一样相形见绌。这里用“琼玖”(美玉)比喻友人的诗,用“木了”(普通的木头)自谦,展现了文人之间互相唱和的雅趣。

“感我万古心,迢迢如江水”是说自己的感慨如同江水般绵长不绝。这里的“万古心”指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迢迢”形容江水悠长,暗示这种感慨源远流长。

“楚宫歌舞地,春农耕废址”通过对比描写历史变迁:昔日繁华的楚宫歌舞之地,如今变成了农民耕种的废墟。这个画面生动展现了盛衰无常的道理。

最后两句“变化日相寻,荣华何用喜”是诗眼,直接点明主旨:世事每天都在变化,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欣喜的呢?表达了作者看透世事变迁、不慕虚荣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用江水、楚宫等意象,将个人感受与历史兴衰联系起来,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它告诉我们:人生无常,不必过分追求荣华;与其追逐转瞬即逝的富贵,不如保持淡泊的心态。这种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名利的超脱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