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的慵懒梦境,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诗人刚偿还了"文债"(指拖欠的诗文创作),感觉像有书童在催促自己和诗。这里用"奚奴"(书童)的意象,生动表现了创作压力。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画面:诗人从午睡中惊醒,望见窗外晓山被云雾割裂,雨声淅沥。这里"云破碎"的描写很新颖,把山间流动的云雾比作打碎的物件。"雨淋浪"三字更是传神,让人仿佛听见雨点敲打屋檐的声响。
后四句转入对春光的感悟:杨柳占去一半春色,海棠独占花事的三分。这个数量化的描写别出心裁,把抽象的春光具体化了。最后诗人在窗边静坐,听着梁上燕子呢喃,仿佛在讨论"行藏"(出世与入世的人生选择),这个结尾余韵悠长,把寻常景物写出了哲理意味。
全诗巧妙融合了睡梦与清醒、自然与人生、闲适与思考,通过细腻的观察把平凡的午后写得趣味盎然。特别是"春光一半""花事三分"这样通俗又精妙的表达,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
徐集孙
徐集孙,字义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尝在临安作过小官(《休日招李山房杜北山访渭滨秋浦于孤山》“不枉微官客日边”),退居后名其居室为竹所。有《竹所吟稿》。事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徐集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